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想要開始飲食控制,卻總在心裡冒出疑問:「飲食控制多久才會瘦?要不要搭配運動?每天三餐怎麼安排才對?」這些問題很常見,不是你不夠自律,而是缺少一個明確的開始方法。這篇文章整理了飲食控制必懂的 7 個原則、完整的一週減脂菜單,以及常見的 5 大疑問,陪你一起吃得安心,也能慢慢看見成果。
剛開始飲食控制時,最常見的狀況就是沒有方向。有人會直接少吃一半、有人不斷嘗試不同飲食法,但結果往往難以長久。其實只要掌握以下 7 大原則,就能讓減脂更有效率,也更容易持續下去
減脂的核心,就是「每天攝取的熱量要少於消耗的熱量」。這並不代表要刻意餓肚子,而是透過有計畫地選擇食物,讓身體開始動用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來源。可以先嘗試記錄每天的飲食,或利用熱量計算工具,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節奏。
蛋白質是減脂期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。每餐吃進足夠的蛋白質,不僅能提升飽足感,還能讓你在接下來的 3~4 小時內比較不容易餓,比單吃澱粉更能穩定情緒和食慾;另外,蛋白質還能幫助修復細胞與肌肉組織,基礎代謝率就不容易下降。
※小建議: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 1.2~2 克。例如,體重 60 公斤的人,攝取量約為 72~120 克,並平均分配在三餐中。
原型食物指的是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原樣,僅經過如清洗、去皮、切塊等不額外添加成分的簡單處理。例如新鮮蔬果、糙米、燕麥、地瓜、豆類、堅果、瘦肉與魚類,都屬於常見的原型食材。這類食物通常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,有助於補充多元營養、促進消化健康,也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風險。 比起餅乾、香腸、速食這些加工食品,選擇原型食物不僅熱量更好掌握、身體負擔更小,也能讓減脂更穩定、飲食習慣更健康。
精緻澱粉像是白米、白麵包、餅乾,雖然口感細緻,但營養和膳食纖維大多流失,吃了容易讓血糖飆升、很快又餓。相對地,糙米、全榖燕麥、地瓜、全麥麵包這些原型澱粉,保留完整結構,含有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消化速度慢一些,能讓血糖更穩定,也更有飽足感。
水分不只是用來解渴,隨時補充水分還能避免把口渴誤當成飢餓,減少不必要的進食。同時,水分也能幫助代謝、促進脂肪分解,讓腸胃更順暢,對正在飲食控制的人來說真的很重要。
※ 小建議:可以用體重(公斤)× 30 毫升來估算飲水量。例如 50 公斤的人,一天大約需要 1500毫升的水。
雖然光靠飲食就能帶來改變,但如果能搭配規律運動,不僅讓能量消耗更多,體態線條也會更明顯。運動不需要太激烈,像是快走、慢跑、重訓或瑜伽都能幫助你走得更穩。
睡眠容易被人忽略,但它其實是影響飲食控制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。當睡眠不足,體內荷爾蒙會失衡,容易讓你更餓、更想吃高熱量食物。保持規律作息,不僅能恢復體力,還能讓代謝更順暢,減脂效果自然提升。
減脂並不是單純少吃,而是要懂得如何分配每天的能量與營養。當你清楚「熱量」與「營養素」的基本概念,就能更精準安排飲食,避免走冤枉路。
▎熱量從哪裡來?
每天的能量消耗主要有 3 個部分:
指的是身體在休息狀態下,維持呼吸、心跳、體溫等基本運作所需要的能量。這是每天最基本的消耗來源,通常佔總消耗的 60~75%,是進行飲食控制與減脂的第一步。常用的計算公式如下: 男性:10 × 體重(公斤) + 6.25 × 身高(公分)– 5 × 年齡 + 5 女性:10 × 體重(公斤)+ 6.25 × 身高(公分) – 5 × 年齡 – 161 <h4>
指的是透過運動或日常活動(例如走路、爬樓梯、做家事)所消耗的能量。想飲食控制成效更好,增加活動量會很有幫助。 <h4>■TEF(食物生熱效應) 吃東西時,身體需要能量來消化與吸收食物。原型食物的 TEF 通常較高,代表它們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,相對更有利於減脂。
在飲食控制菜單中不可或缺,能幫助細胞與肌肉組織修復,增加飽足感。常見來源有雞胸肉、魚、豆腐、蛋等。
是主要能量來源,建議選擇全穀類、地瓜、全榖燕麥等,讓能量釋放更穩定,不容易出現大幅度血糖波動。
脂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,適量的好油脂(如堅果、酪梨、橄欖油)能幫助維持身體機能,也能延長飽足感。
推薦閱讀:
燕麥好處有哪些?種類、適合族群與吃法全解析,早餐/零食這樣吃
知道飲食控制原則後,很多人還是會卡在三餐怎麼安排。為了省去你每天思考的麻煩,我們幫你整理了一份飲食控制菜單。食材好取得、營養也均衡,不必挨餓,就能慢慢往減脂邁進。
早餐:水煮蛋 2 顆+小黃瓜條+無糖豆漿
午餐:烤雞胸肉+花椰菜+蕃茄+地瓜半顆
點心:燕麥棒+黑咖啡
晚餐:白切豬里肌+炒高麗菜+炒香菇
營養亮點:水煮蛋和豆漿提供滿滿蛋白質,幫助早晨代謝順利展開;午餐和晚餐以瘦肉和高纖蔬菜為主,不僅能增加飽足感,也能避免血糖忽高忽低。地瓜富含鉀,有助於維持電解質平衡,香菇和高麗菜則照顧腸胃與維生素需求。
飲食控制菜單:第二天
早餐:優格+綜合堅果+藍莓+燕麥
午餐:鮭魚沙拉+糙米飯 1/2 碗
點心:毛豆+無糖豆漿
晚餐:豆腐煎蛋+菠菜+番茄片+小份南瓜
營養亮點:早餐吃燕麥搭配優格、堅果、藍莓,不只均衡還能帶來好心情;午餐的鮭魚富含 Omega-3,能補充有益身體的不飽和脂肪酸,進而維持健康與營養平衡。豆腐與南瓜溫和又營養,晚間食用也輕鬆無負擔。
早餐:牛奶+香蕉+全麥吐司 1 片
午餐:香煎雞腿排+炒洋蔥+生菜+紅蘿蔔絲
點心:優格加燕麥
晚餐:蒸魚+秋葵+小黃瓜+地瓜
營養亮點:早餐的香蕉和全麥吐司能促進腸胃蠕動、補鉀補能量。午餐的雞腿排富含鐵質,搭配蔬菜更均衡。晚餐以清蒸魚和秋葵為主,輕盈卻營養密度高,很適合在一天的尾聲吃下肚。
早餐:茶葉蛋+堅果+黑咖啡
午餐:蝦仁炒蛋+炒綠花椰+五穀飯半碗
點心:燕麥加牛奶
晚餐:豬里肌肉炒芹菜+木耳+涼拌菠菜
營養亮點:茶葉蛋搭配堅果和咖啡,簡單卻能支撐上午的專注力;午餐的蝦仁炒蛋富含完全蛋白;晚餐蔬菜豐富,芹菜和木耳幫助排水與抗氧化,適合忙碌一天後的修復。
早餐:全蛋 1 顆+燕麥加牛奶+水果 1 份
午餐:雞胸肉冷沙拉(可加全穀燕麥)+堅果油醋醬
點心:小番茄+小盒優格
晚餐:海鮮炒時蔬+燙青江菜+糙米飯半碗
營養亮點:早餐均衡地補充蛋白質和天然維生素,全穀燕麥讓血糖更穩定。午晚餐以雞胸、海鮮和大量蔬菜為主,清爽卻營養充足。
早餐:無糖豆漿+燕麥
午餐:烤牛排(瘦肉)+蘆筍+生菜沙拉+小份糙米飯
點心:水煮毛豆+小黃瓜條
晚餐:蒸鱈魚+紅椒炒菇+炒高麗菜
營養亮點:早餐簡單卻能延長飽足感;午餐的牛排富含鐵質,有助於補充日常營養所需;晚餐以清蒸鱈魚搭配彩椒和高麗菜,補足蛋白與維生素,整天都不覺得負擔。
早餐:蛋白 2 顆+牛奶+綜合莓果
午餐:溏心蛋+蔥燒雞胸+炒花椰菜+紫地瓜
點心:無糖優格+堅果
晚餐:煎豆腐+番茄+青江菜+小份藜麥飯
營養亮點:早餐以蛋白和牛奶為主,再加上富含花青素與維生素 A 的綜合莓果,清爽又營養;午餐雞胸和紫地瓜的組合既飽足又低熱量;晚餐以豆腐和藜麥為主,植物性蛋白搭配蔬菜,輕盈卻很有營養。
很多人在飲食控制時,最怕半夜突然餓了或嘴饞,一不小心就容易破功。那麼半夜肚子餓可以吃什麼呢?我們可以準備一些低熱量又有營養的小點心,這樣既能填飽肚子,也不會浪費白天的努力。以下這 7 樣就是不錯的選擇:
全榖燕麥富含 β-葡聚醣,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,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、延長飽足感;牛奶與豆漿都能提供優質蛋白,牛奶還能補充鈣質提供優質蛋白;無糖豆漿為植物性蛋白,則適合乳糖不耐的族群,幫助日常營養打底。兩者搭配,適合晚上肚子微餓時當作輕食,不會給身體太大負擔。建議選擇牛奶或無糖豆漿搭配燕麥片,簡單、快速又營養。
富含優質蛋白與卵磷脂,低熱量又有飽足感,不含碳水化合物,是宵夜中的完美選擇。
富含不飽和脂肪酸、植物性蛋白質與多種微量營養素,如維生素E、鋅和鎂,能補充日常營養、延長飽足感。不過熱量偏高,建議每次攝取不超過 1 湯匙,適量最剛好。
香蕉富含鉀與鎂,有助放鬆與睡眠;莓果則抗氧化力強、糖分低,是比甜食更好的解饞點心。
高蛋白、低脂肪,能快速止餓又不攝取過多熱量,對維持肌肉與代謝很有幫助。
植物性蛋白來源,同時含有大豆異黃酮,對女性特別友善,適合晚餐後的小份補充。
希臘優格富含蛋白質與益生菌,能維持腸道健康。建議可以搭配燕麥片增加膳食纖維與口感,全榖燕麥中的 β-葡聚醣還能幫助穩定血糖,是清爽不負擔的宵夜選擇。
在飲食控制的過程中,很多人最擔心的就是三餐之間容易餓,或者嘴饞時不知該怎麼選,怕一不小心就吃進太多熱量。其實,只要事先準備一些健康小點心,就能輕鬆化解這個困擾。
宴麥森林特別以全穀燕麥作為基底,設計出多款營養均衡的輕食點心,不論是當早餐、運動後補給,或午後充電小食,都能幫助你在控制飲食的同時,吃得安心又滿足。
小巧方便,放在包包或辦公桌上,隨時都能拿來墊墊肚子。每支熱量大約 150 大卡,且富含膳食纖維,不只增加飽足感,還能幫助腸胃蠕動。對上班族來說,特別適合下午嘴饞或加班時的小救星。
嚴選 6 種堅果與穀籽,搭配牛奶或優格,就能快速完成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餐。它同時提供蛋白質、膳食纖維與好油脂,不但能當早餐,晚上想要來點輕盈宵夜也很合適。口感酥脆、有層次感,能讓每天的餐桌多一點變化。
口感香脆,還添加了美國專利 BC 益生菌成分(乳酸菌),能維持消化道機能。對於常常晚餐後還想吃點東西的人來說,它就是「不會有罪惡感」的零食好夥伴,既能滿足味蕾,又能補充身體需要的膳食纖維。
這些產品的核心特色就在於完整營養價值——保留全榖燕麥的麩皮、胚乳與胚芽,富含膳食纖維、植物性蛋白質與均衡營養,讓你在控制熱量的同時不會缺少養分。無論是上班、上課或運動後需要補充能量,都能輕鬆應對,讓飲食控制不再只是限制,而是更方便、多變又貼近生活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