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麥棒,不只是能西方味;也能很有台灣味

大眾印象中燕麥棒往往與西式烘焙劃上等號,口味上好像就應該是肉桂、巧克力...這類西方風味,難道沒有更符合台灣人口味的燕麥棒嗎?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,宴麥森林今年跳脫既有框架,推出「胡椒鹹蛋黃」與「五香海苔」兩款全新的鹹味燕麥棒,透過台灣人的口味喜好將燕麥棒重新詮釋。

我們特別把視角拉回台灣本身,從熟悉的街坊味道提取靈感,以在地風土與飲食習慣出發,探索台灣味與燕麥的各種可能性。

從西方到東方,當燕麥遇上台灣在地風味

在西方飲食文化裡,燕麥是一種極具歷史的穀物,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有人類食用的紀錄,中世紀之後更是逐漸成為西式烘焙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。而台灣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族群遷徙背景,飲食文化向來擅長吸收並融合世界各地的風味,台式烘焙正是這股文化融合最美的縮影。

中式糕餅的紮實、日式點心的細嫩、美式烘焙的香脆,全部在台灣交錯延伸,衍生出只屬於台式烘焙的獨特面貌。

 

宴麥森林透過台灣烘焙文化為脈絡,找到與燕麥最搭的台味,提到台式烘焙,第一個浮現在多數人腦中的名字,就是「蛋黃酥」。包裹著香酥外皮、綿密豆沙、飽滿金黃蛋黃,一口咬下去,那股濃郁又帶點油香的鹹甜完美平衡,是台灣人從小到大的味覺記憶。

以文化記憶為本,不僅是套公式

也因此宴麥森林透過台灣烘焙文化為脈絡,找到與燕麥最搭的台味,提到台式烘焙,第一個浮現在多數人腦中的名字,就是「蛋黃酥」。包裹著香酥外皮、綿密豆沙、飽滿金黃蛋黃,一口咬下去,那股濃郁又帶點油香的鹹甜完美平衡,是台灣人從小到大的味覺記憶。

而蛋黃酥的靈魂來自那顆「鹹蛋黃」。它有著獨特的鹹香、綿密細膩的口感,混著油脂慢慢在口中化開,是台灣人共同的節慶風味。中秋節不吃月餅,至少會吃顆蛋黃酥,這幾乎成了全民共識。

另一個具代表性的台式烘焙則是鹹大餅,這是許多台灣家庭婚嫁時必備的喜餅之一,象徵著祝福、圓滿與喜氣。鹹大餅的風味從早期的棗泥發展到後來的冬瓜餡、醃製豬肉、肉鬆與蛋黃,是不折不扣的台式創新。尤其 80 年代後的台式糕餅師傅,更勇於加入蛋黃、肉鬆等多層次食材,使鹹大餅成為結合鹹香、酥香與油潤的代表性糕點。

 

台灣烏龍茶與台式烘焙的發展時間幾乎重疊,也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,鹹味燕麥棒與烏龍茶的搭配自然契合

烏龍茶,台式烘焙的靈魂伴侶

台灣烏龍茶與台式烘焙的發展時間幾乎重疊,並且兩者的前身「中式茶」及「中式糕點」自古以來就是最佳搭配,隨著移民來到台灣落地生根,經過百年時間的沉澱演變,成為最能代表台灣風味的象徵,也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,鹹味燕麥棒與烏龍茶的搭配自然契合,大家不妨可以試試這兩種的台茶來搭配:

① 輕發酵高山茶

  • 風味特性::花香輕盈、茶韻柔和、尾韻清甜

  • 適合搭配:胡椒鹹蛋黃燕麥棒

鹹蛋黃的濃郁與胡椒的微辛,在口味上本身就具有非常好層次感,而像阿里山、梨山的輕發酵高山茶,帶有天然的花香與青果韻調,能讓鹹甜交錯的層次轉換更加滑順,並且受胡椒刺激過的舌緣,能讓茶湯回甘的滋味更明顯,使兩者整體風味更平衡。

② 中發酵烏龍

  • 風味特性:焙火香、熟果香、口感溫潤

  • 適合搭配:五香海苔燕麥棒

五香海苔的香氣濃郁且香調豐富,加上薄鹽海苔的鮮鹹,就需要具有厚度與滋味的茶湯來搭配,中發酵以上的烏龍茶通常會有明顯的熟果香,與五香中不同香料的氣味能很好融合再一起,溫潤圓滑的茶湯滋味更能香氣更完整地展開,回甘且清爽。
 

其實咖啡不是只能配甜食,如果搭配帶鹹味與油脂感的食物,也能襯托出咖啡本身的香氣風味,所以鹹味燕麥棒也是十分合適

風味咖啡,早餐及下午茶的絕佳組合

很多人想到「配咖啡的食物」,就直覺會反應是餅乾、蛋糕這類甜點,其實咖啡不是只能配甜食,如果搭配帶鹹味與油脂感的食物,也能襯托出咖啡本身的香氣風味,像法式傳統早餐奶油可頌與咖啡就是經典的搭配組合,宴麥編推薦兩款適合日常搭配的咖啡豆種:

 

① 衣索比亞/淺焙耶加雪菲 

  • 風味特性:帶有明亮果酸、柑橘香、淡淡花香。

  • 適合搭配:五香海苔燕麥棒

五香海苔本身香氣層次多、調味較為活潑,如果搭太厚重、苦味太明顯的咖啡,兩邊容易互搶風采。耶加雪菲的果酸與花香像是在整體風味上蓋了一層清亮濾鏡,讓五香的辛香、醬香與海苔的鮮味變得更輕盈柔和,尾韻還會帶一點甘甜,非常適合喜歡「鹹食配清爽咖啡感」的族群。

 

② 哥倫比亞/中焙

  • 風味特性:堅果、可可、焦糖甜感、中等酸度與圓潤口感。

  • 適合搭配:胡椒鹹蛋黃燕麥棒

胡椒鹹蛋黃這款的靈魂在於「香濃」與「鹹香油潤」——鹹蛋黃本身的油脂感與胡椒尾韻,都需要一支有堅果、可可調性的咖啡來當穩定的底色。 中焙的哥倫比亞或中南美洲豆子,通常帶有柔和酸質與堅果巧克力感,和鹹蛋黃濃厚的口感非常契合,喝起來像是在吃一份「升級版堅果可頌加鹹蛋黃」,整體既有層次又不會太厚重,適合當作下午茶或加班小點心。


如果你平常有喝咖啡的習慣,不妨試試把原本習慣搭配的甜點,改成一支鹹味燕麥棒。
 

說到鹹味零食,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「下酒菜」,在這個角度下,胡椒鹹蛋黃與五香海苔這兩款燕麥棒,等於就是把台灣人熟悉的下酒菜換成了更高纖輕負擔的版本

清爽啤酒,下酒小點新選擇

說到鹹味零食,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「下酒菜」,以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來看,不管是鹹酥雞、洋芋片、魷魚絲,到夜市裡的一攤攤的點心小吃,幾乎都跟啤酒有說不完的故事。這背後其實有很明確的風味邏輯:啤酒的氣泡與苦味,天生就是調和油脂與鹹度,在口腔內平衡清爽的最佳選擇。在這個角度下,胡椒鹹蛋黃與五香海苔這兩款燕麥棒,等於就是把台灣人熟悉的下酒菜換成了更高纖輕負擔的版本,保留了鹹香過癮,又不會像炸物燒烤那樣太油膩。


在啤酒類型上,宴麥編特別推薦兩種風格:

① IPA

  • 風味特性:啤酒花香氣濃烈,帶有柑橘、果香與明顯苦度。

  • 適合搭配:胡椒鹹蛋黃燕麥棒

胡椒鹹蛋黃本身濃郁、有油脂感、又帶一點辛香,吃多了容易覺得厚重;IPA 的苦味與啤酒花香可以把這種厚重感「切開」,留下的是香氣而非油膩。苦味在這裡扮演的是「收尾」的角色,讓鹹蛋黃的濃郁被控制在舒服的範圍內,同時啤酒花帶來的柑橘、熱帶果香,也會讓胡椒的辛辣和蛋黃的鹹香變得更活潑、有層次。

 

② 生啤酒

  • 風味特性:酒體清爽、麥香乾淨、收尾俐落。

  • 適合搭配:五香海苔燕麥棒

五香海苔燕麥棒的風味比胡椒鹹蛋黃更偏「香料系」,五香粉本身就包含茴香、肉桂、小茴香、丁香、花椒等多層次辛香,再加上海苔的鮮味與燕麥的穀物香,整體是非常有「存在感」的一款鹹點。這類多層次香料風味,最適合讓酒款退一步,生啤酒清爽的酒體不會跟五香搶戲,反而讓香料層次更突出,如果您有喝啤酒配洋芋片或炸物的習慣,不妨下次換成鹹味燕麥棒試試看,你會發現它不只是「沒那麼罪惡」,在風味表現上也完全撐得起一道美味的下酒菜。

 

台灣味可以是記憶也可以是創新

飲食文化從來不是固定的,它會隨著土地、時代、氣候、生活方式而變化,也因為這樣,台灣的味道才會如此多元、多層次、充滿創造力。

2025年宴麥森林推出「胡椒鹹蛋黃」與「五香海苔」兩款鹹味燕麥棒,不僅是對燕麥更深入的想像,也是希望把台灣生活裡最熟悉親切的味道,以新的方式呈現讓燕麥變得更台灣也更日常。


延伸閱讀

番茄羅勒起司燕麥棒的絕佳拍檔: 六款飲品創造屬於你的完美時刻 >>> 點我閱讀

從韓國千年海苔文化,一窺鹹甜風海苔零食「醬燒海苔」燕麥棒的誕生 >>> 點我閱讀